产品中心 分类>>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夏季高考招生计划来了!

火狐直播APP官网 发布时间:2024-06-23 00:04:02  来源:火狐直播APP官网
火狐直播下载安装 浏览次数:1 次
火狐直播nba软件 返回列表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是教育部首批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域“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A类院校。学校创立于1984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与广东科技学院、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同属广东南博教育集团旗下高等院校,依托南博集团雄厚的办学实力与集团化办学优势,取得了卓越的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学校设有7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4000余人。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六成左右。学校拥有国家骨干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现代学徒试点专业4个。2022年,学校成功入选广东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规划,2023年,在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中,学校入选A类院校,位居全省民办高职院校第二。学校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均以“良好”等次通过中期检查。在第三方权威性数据机构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GDI高职高专排行榜上排名全国民办高职院校第三位。学校作为第二成果完成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1门。

  南洋理工地理条件优越,学校校园占地503.5亩,规划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20余万平方米。学校坐落在有”广州后花园”之称的广州市从化区,学校正门位于105国道上,距离地铁站直线距离仅两公里。校门口的公交车站,设置直达地铁站在内的8条公交线路,前往各大地点十分方便。

  学校拥有十余栋学生公寓楼,为四人间至六人间,全部装有空调、宽带,提供热水供应等,并在校园内建有商业一条街等生活配套设施。学校拥有近百间餐饮档口,可满足师生们的餐饮需求。

  在学生社团方面,学校有文化体育类、学术科技类、志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共4个类别51个学生社团和9个校级学生组织。蒸蒸日上的南洋社团为学生兴趣培养、展现自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学校设有建筑与艺术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卫生健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七个学院。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4000多人,专任教师近800人,博硕占比60%,高级职称占比30%,数师队伍包括全国优秀数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南粤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广东省技术能手等先进典型,建有广东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级科研创新团队6个。

  热门专业:建筑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价格、广告艺术设计、新能源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漫制作技术、护理、中医康复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学前教育、商务英语、体育教育

  学校专业设置以工科类专业为主,医、教、文、艺、经、管类专业协调发展。拥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获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10个,涉及5个学院的18个专业,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群1个,专业5个,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试点专业1个。

  学校建有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场)156个,其中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职教育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校内外实践基地15个:多媒体教室186间,数学仪器设施总值达13482.77万元,课室全部安装空调;图书馆面积1.3万平方米,纸质图书108万册、电子图书41万册;拥有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学生文体活动场馆。

  学校注重科研和产学研工作,获批成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设站单位,国家级“科技工作人员之家”建筑设计企业,建设了一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省级创新科研平台,现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特色新型智库1个、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民办教育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产教融合创新平台3个、广东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2017年以来,先后有361项科研项目获批立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181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省哲社科规划项目、省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省级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省级重点领域专项等一批高水平项目;2019-2022年连续四年在省级普通高校重点科研项目和平台中立项数位居全省民办高职第一。学校牵头成立了广东省民办高校科协联盟,下设五个产业子联盟,共有会员单位100多家,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开展科普和社会服务活动100余项,2014-2023年八次荣获“广州市基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13项、市级奖项5项,其中学校作为第二单位完成的《高职“四强四能“卓越专业教师培育模式探索与实践》《“传承文化、引领时5、科技赋能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教育培训创新与实践》荣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服务大湾区行业升级的“校园智点融实体”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实践》荣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4年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家级精品在线部;学校作为第一单位完成的《高职院校“技能优先,基础模块“教学改革研究》荣获016年全国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十佳“案例奖,《“五维一体“思政工作模式》入选2019年广东高校党建“十佳创新案例,《基于跨界的“阶弟式、多平台“工学交替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荣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师生在国家、省级技能赛场上斩获佳绩,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网站设计开发大赛、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大赛、全国电子商务类三创大赛、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省赛、“挑战杯“省赛等赛事中成绩优异,先后获国家级奖项79个、省级奖项433个,学校在2020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取得了全省民办高职院校在该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并作为全省唯一一所民办高职院校代表广东省出征国赛。

  学生学术科技竞赛能力不断的提高。近七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攀登计划”科学技术创新培育)累计立项25项,资助金达59.5万元;在近三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累计获得银奖12项、铜奖9项,获评2022年“优胜杯“和“优秀组织奖”;在近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累计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2项。在“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能力大赛中荣获银奖,全国同类院校唯一。

  学校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坚持市场导向,大力探索“产教跨界发展、校企精准育人”的协同育人机制,建成了2个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与美的集团、海尔集团等539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含产教融合型企业24家),建立了不同专业订单特色班144个,基本实现专业全覆盖,形成了独具南洋理工特色的“订单模式”。

  学校与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共建卫生健康学院,与用友集团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财务管理、会计专业,医教、校企共同培养卫生健康、云财务会计师等高级人才;广州亚乔汽车等企业在我校建立企业标准校内人才教育培训示范区,为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完善、人才教育培训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校每年约有1000多名学生通过专插本考试等被华南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录取,或通过专升本拿到本科文凭。学生培养质量在广东省内企业和高职教育领域获得了高度认同。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粤考委[2006]22号文件精神,我校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科技学院等本科主考院校合作,联合开办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十五个本科专业的专本同读相沟通。相沟通通过在校专科学生报读的本科专业享受部分课程互认、课程委考(校考)等政策,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

  从2021年起,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更改为“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简称”普通专升本”。考生入学后大部分不再插入本科专业三年级学习,单独编班进行教学管理。同学们修完本科计划规定的课程,准予本科毕业,毕业后将获得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全日制毕业证书,颁发全日制本科毕业证,同时给予学士学位。

  学分互认项目是我校与韩国白石大学、韩国庆南大学等高校的联合培养项目,通过课程对接和学分互认实现“3+1”专本街接模式,通过高效、高质量的互认机制,助力学生取得海外全日制本科学历学位。

  学校通过建立健全“奖助贷勤免补“等一系列资助育人渠道,实施全方位的资助育人,通过各类资助活动,增强学生们的诚信与感恩意识,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逐步成为南洋学子的榜样力量,具体资助如下:

  被评为“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优秀学生,资助金额为每生5000元。

  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全国资助系统当年划定的困难等级给予资助2000-4500元/年,具体资助金额由学校根据困难认定人数和等级确定;退役士兵享受退役士兵助学金每生3300元/年。

  学校设立一、二、三等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分别奖励每生3000元、1000元、500元和1000元;获得“南洋励志奖学金”的优秀学生,资助金额为每生1000元。

  为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校各部门提供对应的勒工助学岗位,学生可通过勒工助学来获取一定生活津贴。

  对于家庭突发意外导致特别困难的学生,按照相关文件经过评定后,学校给予一定的临时困难补助。

  少数民族学生向户籍地(县或区)民族工作部门申请10000元/年补助;残疾学生向户籍地(县或区)残联申请一次性10000元补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