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分类>>

方志馆建设及运营方式探索——以邯郸市方志馆为例

火狐直播APP官网 发布时间:2024-07-18 00:25:51  来源:火狐直播APP官网
火狐直播下载安装 浏览次数:1 次
火狐直播nba软件 返回列表

  方志馆建设及管理运营是地方志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建设方志馆难,管理运营好方志馆亦不易。作为新生事物,方志馆功能如何定位,如何在运营方式上突出方志特色、更好地服务社会,是当前方志界共同关心的问题。邯郸市政府投资1290万元建设的邯郸市方志馆,总建筑面积1739平方米,于2021年年底揭牌试运行,是目前河北省已建成的方志馆中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地市级方志馆。本文以邯郸市方志馆为例,就方志馆建设及运营方式等方面,探讨方志馆如何立足地情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新方志,经历了从单纯编纂志到志、年鉴、地情同编,再到志、鉴、馆、库、网、史、学、研、刊、用“十业并举”的发展过程。2000年以前,方志馆功能分散在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馆场,绝大部分人们还没有方志馆的概念。2000年以后,随着地方文化建设的需要,方志馆逐渐被人们认知。随着山东、江苏、广东等省级方志馆和国家方志馆的先后建成和使用,现代意义上的方志馆日渐成型,并在方志馆建设、功能定位、展陈设计、内部管理和功能拓展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为市、县级方志馆建设提供了学习借鉴和探索的平台。本文以邯郸市方志馆为例,探讨市级方志馆从建设到展陈,从功能定位到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期以借此为方志界摸索方志馆建设提供一个实体案例。

  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行政法规《地方志工作条例》(1) ,提出将方志馆作为保存、管理地方志编纂过程中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图表、照片、音像资料、实物,以及形成的地方志文稿等的重要机构,全国各级方志馆应势而建,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邯郸是战国古都、成语之都、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是中国唯一一个三千年没有改过名字的城市,拥有8000年文明史,铸造了十大文化脉系,历史悠远长久、文化灿烂,建设邯郸市方志馆势在必行。尤其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2) 实施后,根据设区市建立方志馆的标准和有关要求,结合邯郸市97种府、州、县志书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的700余种志书、年鉴、地情书等近3万册书籍无处存放、展示和开发利用的实际,自2014年开始,邯郸市方志办就积极筹划建设市方志馆事宜。一方面,充分的利用学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等时机,广泛宣传建设方志馆的重要性、必要性;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时机,主动向领导汇报,并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谋划、考察论证,做足前期工作,提交方案和报告。2016年,时任市长王会勇在听取《邯郸市方志馆筹建方案》的汇报后指出:“燕赵大地,燕文化主要在北京,而赵文化主要就在我们邯郸。邯郸没有方志馆,显然与邯郸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渊源不相称。”时任常务副市长曹子玉、政府办公厅秘书长姬振江等领导也很看重、关心,并对筹建市方志馆给予了全力支持。

  市方志办抓住时机,先后到省内秦皇岛市方志馆、保定市方志馆、香河方志馆,省外广东省方志馆、深圳市方志馆、山东省东营市、淄博市方志馆、江苏省苏州市方志馆等进行学习考察,并积极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沟通。2017年、2018年,邯郸市方志馆进入了考察论证和选址阶段。市长王立彤、张维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金良,副市长张跃峰、杜树杰等均以批示或开会研究等形式予以大力支持。2019年10月,通过了项目选址;随即,邯郸市方志馆建设项目纳入了市政府投资预备计划和市委2020年工作要点。

  作为新兴事物,方志馆该如何定位,如何建设?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在杭州方志馆设计的具体方案论证会上提出:“凡有条件建方志馆的地方,首先要把它建成地情馆、国情馆,利用方志馆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地情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而作为地情馆的方志馆,应当是以一个行政区域为单位,用沙盘、模型、塑像、展板、影视等形式,全面介绍该区域内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就是说,把方志书中的文字变成实物,把平面的东西变成立体的东西,生动形象地展示地情和国情。”“无论从办好方志馆的角度,还是从促成方志馆立项的角度,都应当把方志馆定位为普及地情知识的地方,而不应当把它仅仅作为普及地方志知识的地方”。(3) 这一论述,正是从方志本质出发,凸显了方志的特色。2017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了《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中指组字〔2017〕3号),各省先后也出台了方志馆的建设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对方志馆的建设和功能做出了明确规定。

  邯郸市方志办在实践中慢慢地增加方志馆建设的理论学习和当地考验查证,对邯郸市方志馆的定位有了明确的方向:首先,它是一个展示邯郸市情、体现邯郸市方志研究成果的地情馆;其次,它是集收藏、借阅、展览、交流、培训、资源开发和服务,以及研究方志学、普及方志知识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进而形成邯郸市情研究中心、方志文化交流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多次研究论证,最终将邯郸市方志馆整体功能定位为:以历史为主线,融入邯郸历史背景和文化、自然风貌、民俗风情、名人轶事、名胜古迹、编纂修志等功能于一身,具备展览展示、收藏保护、编纂研究、专业咨询、信息服务、开发利用、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文化交流等功能的综合性场馆;是开辟和展示邯郸地情、历史背景和文化学术的讲堂;是挖掘、研究邯郸历史背景和文化的重要平台;是为社会各界各部门提供地情文化咨询服务、为各级领导提供翔实准确历史和现实信息的重要阵地;更是开展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教育、国情地情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宣传、展示邯郸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多彩人文风情的窗口。充分考虑到方志馆所在行政区域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旅游名城的优势,尽可能将其选在人员相对聚集,并能够和市民休闲相结合的公共区域(如旅游景区、公园附近)来建设,并将方志馆定位为本地区独一无二的“地情馆”,使其充满地情味和文化味。在展品方面创新展示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展板、视频、史料、实物等视觉冲击力大的形式,让厚重的志书中抽象的“地情”跃动起来,向大众讲述所在行政区域内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使其成为一种文化的地理标志,更好地满足广大参观者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邯郸市先后对邯郸市赵苑公园九宫城、原市博物馆北副馆、邯山书院、市政府综合办公楼等处进行了反复考察和论证,最终认为将原市博物馆北副馆改建为市方志馆最为合适。因为该建筑物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又处于城市核心地段和主要大街上,交通便利,周围绿化好,与邯郸市文化底蕴深厚的丛台公园、串城街、美术馆等文化旅游场所相邻,历史文化环境优越;且当时市青少年宫即将从此处搬离,具备了便利的改建时机和物质基础。经过多次多方磨合,最终将原市博物馆北副馆确定为市方志馆项目最终选址,达到了文化和旅游的完美结合,使其在助推全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树立了全市文化服务设施新向标。

  找准定位之后,针对展馆面积不大、内容不少、投资规模一般,并与旁边的市美术馆、市文史馆等展馆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做到“花小钱办大事”等问题,通过专家多次研究论证,明确了邯郸市方志馆规划设计的主线,即:突出地方特色,突出方志特色,建设富有邯郸味道的方志馆。在资料收集方面,紧密“结合邯郸历史、自然风貌、物产、著名事件和人物、民俗、宗教信仰、名胜古迹、名村名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情况,积极收集相关的地方志书与资料,使入馆的地方志书与资料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且具有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文化品位”。在设计方志馆展陈方面,注意跳出“修志思维”束缚,明确方志馆展览虽然是全面、系统的展示地情,但不等于地情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一个不落都要展示,该舍弃的大胆舍弃不吝惜,摆脱过分强调展览和普及知识功能的偏见。展览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全面普及地情知识,而是通过展览让大家形成对地情或某一主题的宏观印象和认知。为此,邯郸市先后多次召开方志馆展陈设计方案专家论证会,对方志馆展陈布局、功能分市、方案质量等进行充分论证。为丰富展陈内容,彰显方志馆地域特色,使有限的展区得到合理利用,让更多参访者了解邯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邀邯郸市历史和馆展设计专家侯廷生、郝良真等全程参与,并精心指导方志馆展陈方案的具体设计。自2019年春启动方志馆的展陈大纲制作开始,五易其稿、三变方案,最终形成《邯郸市方志馆展陈设计深化方案》,并于2021年7月20日在省内外专家会上通过,确定整个展览主题为“志载邯郸”。依据《邯郸市志》和历代志书的记载,分三个单元介绍邯郸市情和方志文化。

  第一单元是“横陈百科,纵观千年”。以介绍基本市情为主,紧紧围绕邯郸城的形成与历史沿革、滏阳河的穿流与沿岸风情、成语典故之都与太极文化之乡等内容,形成三大亮点。即通过播放《邯郸,寻你三千年》专题片,自殷商时期开始,随着时代变迁,以不同时期“邯郸”一词的写法,演绎邯郸城的历史沿革、讲述邯郸这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通过播放《志说滏阳河》专题片,运用多种手法,以立体展屏来展示滏阳河在邯郸的发源和流经、历史与现状、整治及亮化,大幅面的空中全景航拍,小航船的沿河精点导引,把邯郸的母亲河---滏阳河的蜿蜒穿流与景色壮美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播放“邯郸地方名片、太极之乡、成语之都”等特色亮点的市情宣传片和展板,使参观者直观地了解邯郸的市情市貌和文化特色。对建置沿革与变迁、自然地貌与资源、人文民俗民风、历史人物、文化与旅游、地方特产等也适当作了介绍,真正起到了“内容展线不必长、基本市情可了解”的作用。

  第二单元是“文化瑰宝,古籍珍典”。以展示邯郸市的志书源流和旧志发展过程和整理利用为主要内容,通过展柜、查阅触摸屏等,简要展示邯郸历代编撰的180余种各类旧志的基本面貌,对现存府(州)、县级志书99种和当今整理的旧志影印本、校注本等丰硕成果也作了充分交代,作用是“留慰于后世”。邯郸志源可上溯战国时期,以赵人所著《世本》(4) 为邯郸人修志的最早发端,有着较为充分的根据。明清时期的旧志修纂高潮和全国一样,同时又有邯郸本地大名府、广平府“两府”及“一州数县”编志较多和辐射影响周边邻省的丰富内容,加上民国时期的县志和乡土志等读本与志载共性的新型方志数量也颇多,形成突出的地域特色。

  第三单元是“依法修志,资政育人”。既留有一定位置介绍市、县(市、区)两级方志编修领导机构、修志过程,也适当反映介绍了全市方志馆建设、新方志发展和地方文献资料地情书以及与周边县市方志来往的状况。通过各种展柜和书墙,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邯郸市大规模编修的各种社会主义新方志,也就是市、县(市、区)两级已编修的各种所有能搜集到的志鉴书籍。其中《邯郸年鉴》编写已坚持20余年,2017年底,邯郸市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县两级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全覆盖;村镇厂校及行业专业志书编纂出版蓬勃发展。同时,还通过方志微信公众号、影像方志等现代化传播手段,面向社会,以公众为服务对象,让这些凝聚和蕴含着邯郸修志人心血和智慧的成果在翰墨书香间诉说着邯郸的古老与年轻。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按照“精准、精致、厚重、典雅”要求,一座以“志载邯郸”为主题,集地情展示、志书集藏、史志研究、咨询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方志馆顺利建成。

  为克服“建馆时轰轰烈烈、开馆时冷冷清清”问题,邯郸市在建馆之初,就把强炼内功、开门办馆作为重要课题,紧扣重点,力争突破。将服务重心从偏重业务服务转移到偏重大众服务上来,将社会服务功能做大做强,使地方文化真正转化为广泛的、大众的文化,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强力引擎。

  一是打造专业运营团队。随着当前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志工作的机构、职能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方志馆没有人员编制,给方志馆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把握机遇,巧破难题,在严格执行上级机构改革方案的基础上,积极主动谋划方志馆正常运营新思路。通过调研论证,积极探索采取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方式,开展方志馆试运行。通过公开招标,先后购买了保安、保洁和运行管理服务,市地方志办公室负责统筹监督。一方面,积极与中标的服务公司协调沟通,明确方志馆运营服务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使其为方志馆提供合适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主动协助服务公司对上岗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在工作中及时跟进指导,使上岗服务人员成为懂经营、善协调、会管理的专业队伍,促进各方协调运营和良好发展。通过半年多的试运行,探索出了由方志办领导、方志专家跟踪、服务公司运行的新路子。

  二是严格制度管理。方志馆坚持严格、规划、高效、廉洁的内部管理制度。在图书采购方面,严格按照市政府要求和财务规范,在采购流程上做到程序合法、制度规范;在库房管理上坚持专人专管,严格收管用制度,每天做好出入库存记录和库房温湿度,及时添置更新设备,确保库房安全和实体安全;在借阅书籍上,既为读者提供阅读便利,又坚持“珍本图书不出库、重要图书不外借”原则。建立健全方志馆图书管理、交流和捐赠书管理制度,增加图书库藏量。通过发放收藏证书、建设展示专柜或挂名设立图书专馆专室,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志书捐赠,共接受各类捐赠58批次、1100余册;向全国地方志机构、政协文史委等交流文史资料,共交流266批次、898册。河北省档案馆(方志办)赠送各类志书200余册。单位及社会捐书的价值累计近10余万元。在市方志馆的预算中,每年还争取预算10万元,作为方志馆购书之用。同时,抓软件建设投入,利用方志馆的馆藏资源搞研究、拓延伸。把“互联网"作为研究、拓展的重要形式,与邯郸赵文化研究所探讨构建邯郸古籍网,利用社会力量推动网上方志馆建设,提升方志馆建设品位。

  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讲解服务质量,满足个性化需求。注意培养讲解员注重讲解内容、技巧和语言表达等精准服务。在讲解过程中,让参观者由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主动接受信息,同时引导参观人员互动交流,使方志馆信息更为生动,讲解方式由静态转为动态;计划下一步设置“虚拟讲解系统”,以增加讲解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新颖性,让参观者在得到需求同时体验回家般的温暖。同时,在日益开放的形势下,还将以国际化发展理念,通过中外文展示文字、解说词等多方面举措加以实施。在讲解上尝试配合公众的需求,以不同的语言讲解,满足个性化需求,充分展示地方志的当代价值及永恒魅力,推动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文件软实力,促进国内外交流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四是坚持“开门办馆”。采取“开门办馆”的方式,坚持每周二至周六全面开放。争取政府部门、民间力量参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参与人带动亲朋好友参访。立足馆藏资源,一方面积极与市直相关部门合作,联合市文旅局,参照市图书馆馆藏经验,方志书籍全部实行标准化管理,面向群众开放;与市民间传统文化交流协会联合开展国学讲座,与市文联联合开展文化研究等,让更多的人接受传统文化和地情知识教育;依托方志馆,探索建立邯郸祖籍族群寻根平台,为海内外同胞回乡寻根问祖提供便利;联合市委文明办,在名人馆开办“好人榜”,展示市级以上道德模范;与市政协文史馆合作,及时将邯郸市情资料传输入库,实现资料共享;另一方面,发动民间力量广泛参与,鼓励、指导各姓氏家族将族谱报送馆内专室进行展示;开展老地图、老照片和家规家训书法作品征集等活动,布置老照片墙、家规家训长廊;举办“邯郸写、写邯郸”捐书活动,征集邯郸籍作者著述及有关邯郸的著作、文章等,用于布置著作资料展示室;邀请书法家题写方志馆牌匾等。同时,逐步添置电子设备、如DY体验、电脑査阅等,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增加人气;计划与互联网相结合,建设网上方志馆,让群众不到现场即可浏览所需所要等。

  重视方志馆的编纂和研究功能,整合各类资源,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和活动,充分盘活方志馆资源,激活方志馆的收藏、借阅、展览、交流、培训、资源开发和研究等功能。

  一是为高校、协会提供研究平台。通过与市县文化旅游部门联系,搭建文化平台,为邯郸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引进邯郸高校教授入驻方志馆,成立专家研究工作室,指导和推进方志研究;承担“邯郸社会历史与发展”课题,参与古镇古村落文化资料挖掘,并结合城市化大发展大征迁,开展罗城头、苏曹和南十里铺等15个“城内村”的古建筑调查研究。建设邯郸学院专业实践基地,组织开展“与推土机抢空间,与高龄化抢时间”采编活动,抢救、挖掘和传承文化遗产。设立史志专家工作联络点,联合开展邯郸方言、邯郸民俗等研究;将研究抓手延伸至乡(镇、街道)、村(居),在各乡(镇、街道)设立方志联络站,团结和引领市域内的方志爱好者,共同参与挖掘、抢救地情资料。与方志学会、国学研究会等合作,联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组织人员利用馆藏资料,撰写各类论文、文章。

  二是推进史料挖掘、馆藏丰富“两同步”。组织人员全面进行文化研究,开展口述历史、古建筑风貌、寺庙历史、家规家训、邯郸方言等专项调查,形成相关研究成果。参与邯郸电视台、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溯源邯郸》脚本的修改和实地调查;配合市中医药学会开展邯郸本草调查,筹划《邯郸中医学志》编纂;围绕千年古村落地名研究,开展全域性的古镇古村落文化调查,整理编辑《邯郸古镇古村》一书;结合家风家训传承,以镇为单位、以方志部门为主导、以民间力量为主体,分片开展全面性调查,深入挖掘市域内文史资料,形成《家谱系列》《口述历史》等资料长编。通过对基础史料的挖掘提炼,不仅为邯郸第三轮修志积累了史实材料,而且不断充实和完善了方志馆布馆内容,在方志馆布馆上留有余地,采用嵌入式设计,根据历史考证及实物资料及时调整各版块布馆内容。

  三是与社会合作,扩大对外服务方式。既注重方志馆自身建设,又注重与社会的沟通交流,开展广泛社会合作。主动将馆藏文化信息服务于社会公众,以更为开放的姿态、更为丰富的展品种类和形式,向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根据馆藏资源摄制录像或光盘,通过免费赠送、上网播放等形式进行推广。根据不同历史时间节点,有针对性的举办主题展览会,全方位集中展示方志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除馆藏精品陈列展览和方志馆最具创新工作状态的推介外,还将举办一系列特色活动,或与媒体联合开办讲坛或专题栏目等。与邯郸电台、电视台、邯郸宇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媒体合作,共同推出“方志馆展览”“方志馆在移动”,与交通广播电台等相关媒体,传播推介邯郸历史人物,宣传展示或参与多种主题的系列报道。通过方志馆微信平台,为广大读者提供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地域文化、地方历史、志鉴编纂等信息。举办方志知识、地情知识网络问答等,传播方志文化,扩大方志知识面和文化影响力。除正常对外开放外,还定期举办讲座或夜间开放等活动,以满足公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包括通过定期举办地情展览、讲座等,宣传方志文化,拉近与百姓接触距离。通过开展与其他组织机构交流合作,既可以促进其建设的有效推进,又可以拓宽研究领域。作为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与公众交流互动,倡导方志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进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进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致力于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平台,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互联互通。

  四是不断拓展方志领域全发展。一方面坚持开放办馆。加强与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文史馆和档案馆等的馆际合作,注重融会贯通,强化品牌意识,注重吸收其他场馆的办馆理念和成功做法,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管理和运转模式。另一方面坚持开放服务。树立业务风向标,尤其是服务青少年。根据青少年的需求和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广大青少年对方志馆的热爱及热爱家乡、热爱历史的浓厚兴趣。特别是针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如设立第二课堂、建立学生活动室、专题故事会等。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对不同历史节点或节假日,编辑不同主题的展览内容,到学校、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巡回展出。发掘和培育不同地域人文精神,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历史背景和文化凝聚力量;在对外交流辐射中扩大影响,使其成为本地域文化传承与育人的最佳契合点。为保证观众参观的需要,市方志馆坚持做到长期开馆、节假日和中午不休息,有特殊观众提前开馆、延时闭馆,必要时加场讲解、随时讲解。通过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服务,保证了方志馆教育基地作用的充分发挥。开馆试运营半年多来,先后组织方志业务培训6次,提供咨询700余人次,交流志鉴1700余册,发布方志信息3100余条,接待参观团队36个,接待观众19000余人次,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2)《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中指组字(〔2017〕3号),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2017年6月12日。

  (3) 朱佳木:《什么是方志馆以及应当怎样建设方志馆——在杭州方志馆设计的具体方案论证会上的讲线)《世本》,古代谱牒。据说是由先秦时期(亦有说汉代)史官修撰的, 记载从黄帝到春秋时期的帝王诸侯卿大夫的世系和氏姓,也记载帝王的都邑、制作、谥法等。全书可分《帝系》、《王侯世》等15篇。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