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分类>>

中国排球运动产生和发展掠影

火狐直播APP官网 发布时间:2024-07-02 21:11:45  来源:火狐直播APP官网
火狐直播下载安装 浏览次数:1 次
火狐直播nba软件 返回列表

  自排球运动传入中国至今,中国排球运动经历无数曲折与磨难,获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无数先辈将体育精神、民族精神融入到排球运动之中,使得排球运动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同时也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协作、披荆斩棘、再创辉煌的精神支柱。

  战争后,西方各种竞技运动逐渐在中国境内涌现,排球运动也随之而入。关于我国排球运动起源的具体时间有待进一步考证,民间流传是美国传教士于1905年前后将排球带入我国,广东等沿海城市率先出现排球运动,当时排球运动主要作为娱乐游戏存在,并没有正规的竞赛活动。有文字记载的是1913年我国田径选手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回国后,为广东中学体育教师进行示范表演,并介绍详细比赛规则,进而时排球运动真正进入我国。因此,

  图1(左四)、孙晋芳(左二)等参加中国排球博物馆开馆仪式并合影留念(韩金山、陆凤娇供图)

  广东省排球运动开展得最早也开展得很好。此外,我国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排球运动开展时间也较早,广东台山县因为排球运动普及性高,排球运动发展成绩最为突出,被誉为我国“排球之乡”。排球运动进入我国之初被称为队球,毫无疑问,这是团队作战的意思。

  据记载,广东籍远东运动会参赛选手许民辉于1913年在菲律宾接触排球运动,回国后积极推广排球,受到广东地区工人、农民的喜爱,很快,排球运动在广东得到广泛开展。

  上海也是我国开展排球运动较早的城市之一。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主任——美国人埃克斯纳医生在华期间对排球运动项目进行了积极推广,并依托体育干事训练班培养出大量体育教师,其中一部分后来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排球运动的主力军。

  福建的排球运动发展得也比较早。福州市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潘竹孙参加上海的体育干事训练班后,回到福建,将所学到的排球知识和技术带回福建地区,为福建的排球运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中国的北方地区排球运动起步较晚,起初只是作为一种娱乐,并未发展成为竞赛运动。1914年,在天坛举办第二届华北运动会,排球运动才被正式立为竞赛项目。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方地区的排球运动发展已不再局限于部分大城市,山东等地区也开始组织一定规模的比赛。

  1914年第二届全运会上,北洋政府将排球运动列入正式比赛项目。1924年第三届全运会上,北洋政府将女子排球运动列入正式比赛项目。排球传入我国后赛制也产生较大变化,1913—1919年,我国主要是采用16人制,1919年起改为12人制,1927年改为9人制,1951年开始至今则采用6人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排球运动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排球协会于1953年成立,张之槐任首届主席。同年11月,张之槐、马启伟以协会的名义参加了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国际排球联合会的行政会议。1954年1月11日,中国排球协会加入国际排联。1956年8月,国际排联正式邀请中国男、女排球队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由国际排联主办的第三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和第二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自此中国排球开始与国际排坛接轨。此后,中国排球队热情参加国际赛事并与各国排球队交流学习,为我国排球运动推广及技术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20世纪50年代,我国与苏联及东欧国家在排球方面交流较为密切,其发展经验对我国6人制排球发展影响较大。1953年、1954年,我国相继派遣排球队前往苏联、东欧国家学习排球技术及发展经验。1954年,我国邀请捷克军队男排、保加利亚女排等来我国进行访问比赛。这是我国首次邀请国外队伍来访,此次访问交流使得我国排球领域有关人员进一步见识到了国际高水平的排球比赛,同时也为我国进一步探索6人制排球赛提供了契机。国家体委利用此次交流机会,组织教练员、裁判员等进行观摩学习。在此次交流中,我国充分学习了国外强队技战术打法以及训练方式,为我国6人排球运动普及与水平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排球开始向日本女排学习。周恩来总理于1964年邀请日本女排来华访问,周恩来总理、贺龙元帅、陈毅元帅等出席观看首场比赛,并接见双方运动员与教练员。在周总理指示下,日本女排访问期间,全国共310余人前往上海进行观摩与学习。日本女排创新的勾手飘球、前臂垫球等技战术手段及其刻苦顽强的训练比赛作风给观摩人员留下深刻印象,日本教练大松提出的“多球训练法”、狠抓防守等训练指导思想也为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提供有效思路。贺龙副总理提出要学习日本女排训练作风,并提出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指导思想以及坚持大运动量训练的原则。在此次交流中,我国不仅学习到日本先进的排球技战术与训练比赛作风,同时也培养出一大批拥有强烈事业心与责任感,具备顽强拼搏精神的教练员与运动员,这就为我国排球运动逐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965年,中国排协获悉国际排联将对拦网规则做修改,如“允许过网拦网”等,这就使得拦网技术由以往防守技术转为进攻与得分手段。1968年,国际排联又通过修订规则扩大过网区,此次规则修改对高个子队伍明显有利,对亚洲队伍则明显不利。但我国排球界在获悉规则变更后积极应对调整,在新规则正式实施前及时组织教练员、运动员集体学习新规则,探讨规则中的可利用点并创新战术。在此阶段中,我国排球队创新性地提出“盖帽”式拦网、利用过网区延长40cm的特点提出“平拉开”进攻战术等,两项战术分别被称为排球界的“万里长城”以及“超音速排球”。也正是因为我国提前对新规则进行研讨以及技战术创新,此段时间内我国排球队在国际比赛中成绩取得巨大进步,为我国跻身国际高水平俱乐部积累了经验。

  20世纪70年代,在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关怀及指示下,国家体委领导体制不断健全。1972年,国家体委在北京组织五项球类运动会,同时召开三大球训练工作会议,会上对我国球类运动发展历史进行总结,并对排球运动训练工作进行系统性梳理,建立新时期训练指导思想以及发展规划,为有序恢复我国排球运动训练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现阶段我国福建漳州、湖南郴州是排球训练基地。但历史上沈阳、青岛、盖县、哈尔滨等地曾经也是排球夏季训练基地,柳州和台山等地也曾多次开展集训活动。强队集训于一处,教练员、运动员精力集中,形成了比有对手、学有表率、赶有目标、帮有队友、超有方向的格局以及一起努力、一起进步的训练氛围。在训练的最后阶段,通过比赛的安排,运动员获得了大量实战机会,从而弥补了我国运动员参赛机会少、比赛经验少的不足,为运动员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践表明,集训确实是提高我国排球技术和战术水平的有效手段。

  基地和集训,并不是单纯提升技术和战术,而是在恢复和培养运动队的艰苦和坚韧的竞技风格。漳州的第一个训练基地,是专门为排球训练而建造的,训练和生活条件都很糟糕。运动队住的是平房、木床,喝的、用的是井水,点的是蜡烛。运动员在练习翻滚过程中,皮肤被划破,沙土渗入到伤口里,然后被医生从伤口里挖出来,经过简单的治疗,就继续训练。当时陕西女子排球队表现最出色,提出“滚出一身泥,磨掉一层皮,也要拿到世界冠军”的口号。虽然陕西女排在所有集训队伍中天赋并不出众,但凭借着这份毅力,拿到全国冠军,击败日本和苏联。陕西女排的领队、教练团队敢于提出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训练,在基地里带头进行刻苦训练,成为其他集训队伍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陕西女排以及其他表现出众的队伍对于当时恢复和培养刻苦顽强训练风气起到了积极带头作用。排球界将这一时期集训精神称为“草棚精神”。

  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中国的排球教练员、运动员刻苦训练,勇于拼搏,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继承、学习、创新、走自己的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体系,1977年世界杯赛我国女排获第4名,男排获第5名。1979年12月,我国男女排双双获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并取得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自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中,我国排球运动始终处于持续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以及运动员、教练员的艰苦奋斗下,我国逐渐由学习外国经验到走特色技战术道路,中国独创技战术甚至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不仅为我国排球水平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为国际排坛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梳理中国排球的发展史,就必须回顾1981年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男排对战韩国的逆转之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排球运动发展速度较快,中国排球队在技术上是处于领头羊的,1979年中国男子排球队在罗马尼亚举行的“托米斯杯”国际男排邀请赛上以绝对的优势击败了莫斯科运动会排球十强队伍中的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苏联男排主教练普拉托诺夫在评价中国男排时曾说:中国排球队将成为苏联队的主要对手。但因受当时政治因素影响,中国并未参加1980年在莫斯科举办的第22届奥运会,这也使得中国队的实力无法展现在世界面前。同时也受此因素影响,当年中国男排仅在4月至5月间进行过一次走访比赛,以全胜之势战胜巴西、阿根廷、日本等。男排回国后一直到1981年第四届世界杯之前一直进行封闭训练,长达10个月没有参加国际比赛。在1981年世界杯开始前,中国男排实力在亚洲范围内占据压倒性优势,日本是世界杯承办方,中国队只需与韩国争夺世界杯门票,由此,队内上下信心十足,没有人认为中国队会输给韩国,所有参赛人员都是以轻松、自信、必胜的心情前往赛场。

  1981年3月20日晚19点30分,第四届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在香港举行,世界杯参赛资格争夺战主要在中国和韩国之间进行。然而真实的情况与中国队赛前预期出现明显偏离。第一局开始中国队就陷入被动,中国男排0比4、4比10落后,戴廷斌教练两次暂停都没有起到太大作用。中国男排技术水平波动大、失误多,非但没有充分的利用进攻优势,还被韩国队盯防,中国队任何位置都打不出应有水准,中国男排的每一次进攻都被韩国队摸透。相比之下,韩国队在二传金浩哲带领下,攻势表现出色,尤其是二、三号位的快速变化,以及防御反击的强力攻击,都将自己的实力发挥到极致。最终,中国男排以5比15、12比15输掉了前两局比赛。

  两连败使得中国男排在资格赛开局即陷入绝境,如果第三局依然无法逆转,中国男排将失去参加世界杯资格。在当时国内体育赛事直播频次较少的情况下,这一次比赛通过中央电视台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直播,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全国人民都在关注比赛,这就使得中国男排感受到极大压力,在赛后采访中,参赛队员表示:如果当时输了,中国男排这批队员不仅会抱憾终生,同时也对不起国内排球界几代人的努力。

  在第三场比赛之前,戴廷斌教练告诫运动员要保持冷静和耐心,不要被前面两把比赛的失败所干扰。他说,中国男排要为机遇而奋斗。球员之间也互相鼓励,下定决心要力挽狂澜。戴廷斌教练在技术和战术上也作出了一定的调整,让中国男排后区发球,以打破韩国队的平网攻势。拦截的重点是韩国队二号位和三号位的攻击,韩国队二传手金浩哲跳跃能力很强,队员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二次传球上,尤其是要盯紧韩国队主力张允昌,对其进行最大限度的压制。中国男排作战方案很明确,拦截对手的关键技术和主力得分手,做到敢取敢舍,宁拦不撤。此外,中国男排还将攻击的战术手势换成了口令,以防止韩国球队在球场以外将中国男排的手势翻译成口令,避免韩国队提前知道中国男排的攻击策略。

  第三局比赛开始后,中国男排迅速进入状态,赛间战术思路调整取得相应成效,中国队拦网率以及得分率均得到非常明显提升。而韩国队未想到中国队如此迅速地重整攻势,应对不足导致技战术执行质量以及效率显著下降,失误失分情况也开始增多,最终第三局中国男排以15比5大比分逆转比赛,吹响反攻号角。

  在赛后的分析中,教练员和球员们都认为,韩国人对前两局比赛的胜利并不抱太大的希望。毕竟,从两支队伍的实力来看,中国男排要比韩国队强得多,所以韩国队想要赢下中国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当韩国球员们看到胜利的希望时,他们的心态会有所改变,从而会影响到他们的技术、战术水平。到第四局,虽然比分存在一定波动,中国男排在开局以0比3落后,但很快追平。随后教练叫停比赛,调整状态,之后中国队完全找回状态,最终以15比7赢得第四局,总比分被追平。

  当时北大学生也在观看比赛,据亲历者回忆,当时中国男排连输两局使得所有观赛者异常紧张,后来虽然连扳两局打成平手,但是紧张情绪并未舒缓。正当决胜局打响时,电视信号突然中断,使得所有观赛者紧张到极点,直到收音机中传出:“赢了!中国男排以3比2战胜了韩国队,挺进了世界杯!”这时北大陷入一片欢乐的海洋,学生兴奋地敲起脸盆,与清华等其他学校的学生一同上街庆祝。在广场,学生们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也成为《人民日报》报道男排胜利的大标题。该口号成为中国一个时代的强音,鼓舞了整整一代人,“网上飞人”汪嘉伟和世界最佳二传沈富麟,都是中国男排的“黄金一代”。

  “”结束后,停滞的中国排球事业重新起航,涌现出一大批具备良好体质和技术基础的运动员。1976年,中国男子排球队前队长被任命为女排国家队的总教练。女排改组后,提出了未来几年内击败韩国队、日本队的口号。很快,排球队就获得了1977年第二次世界杯决赛权,并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队长曹慧英独揽拦网奖、敢斗奖以及最佳运动员三大奖项,成为中国首个获得世界级奖项的女排运动员。

  1978年2月,全国排球工作会议在漳州举行。漳州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我国排球技战术的修改,提出:“全面、充分的发挥本队的长处,向全攻全防发展,坚持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狠抓扣、拦、发三项得分技术,力争发挥优势,以全面、快速、变化、精准的打法,赢得比赛的主动权。”会议还提出排球“要敢于拿世界冠军,三大球中排球应该打头炮”的号召,讨论和制定了中国排球的三年、八年发展规划。

  1979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同年中国女子排球队以六战全胜的纪录夺得第二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的冠军。这为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女排夺冠后,开始引起世界排坛人士的关注。

  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赛在日本举行,中国女子排球队七战七捷,以一种无可争辩的姿态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终于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梦想。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五连冠”的战绩,细数五连冠,分别是两次世界杯(1981年和1985年)、两次世锦赛(1982年和1986年)、一次奥运会(1984年)。“五连冠”开创了中国排球历史的新纪元。由女排夺冠开始,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在当时,女排精神就是一个标志性的符号,它的价值远超于了竞技场,它是中国数十亿人的宝贵财富。”对中国体育的崛起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以“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为代表的女排精神也成为中国体育界的共同追求。

  可以说,从1976年担任中国女排教练开始,到陈忠和、到郎平,中国历任女排主教练都为女排的辉煌,为中国的排球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被誉为“铁榔头”的郎平,其在执教期间将新的执教理念、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大国家队”理念引入中国女排,积极构建中西合璧的复合型球队。例如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然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运动员提供训练依据。每局比赛前,都会有一段录像,分析对手的战斗风格,从而为选手制定相应战术。有时,利用高速摄像机对运动员的技术操作进行捕捉,以此来判定运动员的技术操作规范性。

  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举国上下沉浸在庆祝祖国生日的氛围中,此时中国女排也传来好消息,在“铁榔头”郎平的带领下,女排在世界杯赛中以3比0的成绩战胜阿根廷队,以全胜战绩卫冕世界杯冠军,夺下队史上第5座世界杯冠军奖杯,为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

  习在女排2019年卫冕世界杯冠军后“点赞”女排精神,他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在各方面都强起来。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坚持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努力开创新时代我们国家体育事业新局面”。

  在回顾中国排球运动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本文尝试给中国排球运动的未来发展提几点建议:

  第一,创新制胜因素模型。随世界排球强队的技术和战术特点逐步融合,一支队伍要想在国际排坛上独占鳌头,就必须有一种先进风格,必须对现有体制进行创新与突破。创新要符合工程建设的发展的新趋势,要能掌握规律,要顺应时代的变化。首先,教练员的观念要有创新,不仅要有方法的创新,还要有思维上的创新,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排球运动发展新时期,力量、速度、高度、技巧等方面的综合运用,结合我国排球现实与趋势,整合排球资源,创新原有技战术模式,以全攻全守、技术全面为指导,以此为基础迅速变化,最后创造出属于自身个人的杀手锏;其次,要重视进攻和防守实效性,对取胜要素模型进行反复实验,运用于体育训练,使其他球队无法适应我们的技战术体系;最后,要把握好所有可能的创新机会,如发球机、拦网机器人等设备的创新。

  第二,坚持和完善举国办事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长期发展中总结出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其具体体现为“科学规划、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调通关”。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制”的支持。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路径是要转变发展方式。一方面,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要逐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积极探索排球运动发展规律,提高排球运动技术水平,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打造全国排球联赛品牌。

  图5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2015届毕业生——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龚翔宇2016年9月回到母校(韩金山、陆凤娇供图)

  第三,强化人才教育培训力度,优化队伍衔接。一个团队要长期维持自己的实力,建立一支优秀的排球运动预备队至关重要。预备队由两个部分所组成——教练和选手。中国排球近几年不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建立了一批复合型教练队伍。未来中国排球能否继续在世界排坛中称雄,教练队伍建设将成为关键。教练人才教育培训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与“复合型”队伍建立要求相匹配,同时要具备敢打敢拼、勇于开拓、勇于进取、不为外界所左右的素质。其次,要重视对教练队伍的组织和领导技能的训练,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保持冷静、踏实的心态。再次,注重以老带新和基因传承,国家排球队队员个个都是体育健将,是中国排球文化与精神的继承者,所以应重视教练员的新旧更替,重视“传承教练”训练,避免教练员频繁更替,从而让排球文化得以延续。最后,在运动员培养方面,应逐步突破主力和替补界线,加大“板凳深度”,推动大国家队建设不断深入。在新旧成员构成上,注重培养新人,采用逐步更换主力,防止团体竞争实力下降。要强调运动员综合素养,注重以选手为本,在充分尊重选手人格的基础上,指导选手接受更加系统的培训,深化运动员对技能与策略、对比赛胜利规则的理解。积极鼓励优秀选手“走出去”,更好地了解国际排球发展动向,同时积极落实“引进来”战略,通过外援以促进国内排球后备力量的发展。

  第四,把握国际趋势,发扬优良传统。首先,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策略,对自身的发展特征有准确的把握,并了解他人的发展特征,实际做到“知己知彼”;其次,要继承中国排球队“快”的优良传统,以“高快”为基础,充分的利用自己的主动性,认真汲取国际排球大国的优点,使其技术全面化、战术多样化、进攻立体化、防守机动化等竞争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最后,在运用传统技术和手段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排球发展的潮流,实现排球的最强攻击。正确理解“高、快、全、准”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与自己的技术和战术相结合,创造出一支有中国特点、有高度、有灵活性、能攻能防、能高能快的全能型队伍。

  第五,加大科技投入的建设力度。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对体育运动的支持越来越成为中国竞技运动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首先,中国排球运动发展要有一支由科研、情报等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队伍,与教练团队合作。美国就有一个利用计算机收集、分析对手的情报制定出各大排球强国比赛轮次、站位和打法的数据库。其次,教练员、科研人员要转变观念,加强新设备、新方法的使用,例如使用发球机、数据统计软件等。再次,逐步将训练监控系统应用于训练之中,对运动员训练数据、心理上的压力、睡眠质量、技战术等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监测,使训练更具科学性。最后,将培训数据逐步系统化,完善数据库,达到无纸化查询的效果。通过横向、纵向、多角度的综合研究,可以对排球运动员的各项指标,特别是青年运动员的各项指标进行动态追踪,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统,并整合各项优势资源以提升训练的有效性。

  自排球运动传入我国以来,中国排球运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从正式列入比赛到称霸世界排坛,一代又一代的排球运动员们用辛勤的汗水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将中国排球运动带入世界顶级水平。未来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运动员们必将继承前辈精神,积极创新发展,带动中国排球运动达到新高度。

搜索